携手续谱援藏曲 千里深耕山海情

发布时间:2024-08-16    来源:网络   阅读:

  携手续谱援藏曲 千里深耕山海情

  ——广东奋力助推林芝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三十年同舟共济创巨变,三十载水乳交融山海情。

  1994年7月,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全国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拉开了广东省对口支援林芝的序幕。

  30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始终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把林芝市当作广东省的一个特殊市纳入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力助推林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粤藏两省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东省历届援藏工作队始终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一批批援藏干部人才义无反顾奔赴高原,传承弘扬老西藏精神,把林芝当故乡、视林芝人民为亲人,紧紧围绕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以推进林芝发展为己任,演绎出一曲“辞别南海之滨,奔赴雪山之巅”的粤林山海情。

  30年来,广东省选派赴林芝援藏干部10批897人次、柔性援藏人才超千人次,支教大学生1900余名;共投入资金134.1亿元(含对口支援西藏林芝119.3亿元、“十三五”及“十四五”至今支援昌都14.8亿元),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实施945个项目,其中,规划内项目705个,投资95.56亿元;规划外项目240个,投资约23.74亿元,逐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工作格局。

  30年来,林芝经济实现高速发展,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2.9亿元增加到235.6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1828元增加到986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5年的1155元增加到25451元。

  30年来,林芝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厚重

  对口支援之初,针对林芝民生领域薄弱的实际,广东省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破局。第一批援藏工作队就将70%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将80%以上援藏资金用于民生领域、基层和农牧区,全面助推林芝民生事业蓬勃发展,让林芝人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广东路、广州大道、南粤大道、深圳大道、梅州大道……在林芝处处可见广东元素。广东援藏工作队来到林芝后,帮助林芝主城区实现从“没有一条水泥路”到“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的蜕变;实施八一电厂、“天翼看西藏”智慧旅游项目、数字林芝等一大批项目,促进县县通光缆、乡乡通电话、村村通电力,助推林芝实现从“照明基本靠油、通讯基本靠吼”到“通电百分百、通讯全覆盖”的蝶变;建设林芝会展中心、工布印象、尼洋河防洪堤、福清河堤围等一大批公共服务项目,建成广场和综合市场等设施12245平方米,助推林芝公共服务实现从长期发展滞后到走在全区前列的巨变。截至2023年底,林芝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462.65公里,乡镇公路通达率、通电率、通水率、宽带通达率、通邮率均实现100%,行政村公路通达率、通电率、通水率、电话通达率、手机通达率均实现100%。

  广东对口支援林芝后,相继援建了林芝市第一中学、林芝广东实验学校、巴宜区鲁朗镇小学、林芝市第三幼儿园、巴宜区幼儿园和察隅县幼儿园等教育场所;通过教育干部援藏、“组团式”教育援藏、“名校+” 精准帮扶工程、粤藏同心幼教培训工程、粤藏育才资金项目、“万名计划”教师、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项目、支教大学生等途径,建设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示范区,培训各类当地教师近万人次,有效提升林芝教育质量。据统计,林芝的中小学、幼儿园从20世纪90年代的38所增加到现在的322所,在校生从原来的16866人增加到现在的47411人,专任教师由原来的971人增加到现在的4565人。2023年,林芝市高考本科上线率和一本上线率均位居西藏七地市第二;广东智慧教育援藏品牌被评为“精准帮扶西藏教育信息化的典型案例”。

  在医疗支援中,广东省持续投入5.35亿元,援建医疗项目48个,创新开展“组团式”医疗援藏,先后选派1300余名医务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通过结对帮扶,为本地培养一批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帮助林芝创建“五大中心”,成立高原心血管病研究所,先后援建了林芝市、县(区、市)两级医疗机构,推动林芝市人民医院成功“创三甲”、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二甲”、市藏医院成功“创三乙”、7县(区、市)人民医院全部成功“创二乙”并启动“创二甲”工作;实现对全市55个卫生院、141个边境小康村配备远程医疗系统及健康检测一体机全覆盖项目;累计立项自治区级及以上重大科研课题50项,开展新技术项目310项,填补区内技术空白26项;培养可独立掌握三、四级妇科腹腔镜检查、冠状动脉介入术等171项新技术的本地医生83名。2022年,林芝市人民医院在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达到B级水平,在西藏七地市排名第一。